大兴安岭农垦:按下产业富民“加速键” 跑出中药康养“加速度”

2020-05-15 17:31:06 来源:互联网 阅读:-
【摘要】大兴安岭农垦:按下产业富民“加速键” 跑出中药康养“加速度”五月的大兴安岭农垦,春风拂面,到处生机勃勃。生态园里,各种中药材新苗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药香;大田里,播

大兴安岭农垦:按下产业富民“加速键” 跑出中药康养“加速度”

五月的大兴安岭农垦,春风拂面,到处生机勃勃。生态园里,各种中药材新苗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药香;大田里,播种机开足马力抢抓农时;“北药之都”,全国各地的中草药种植户源源不断地涌向这里,带着大兴安岭的药材走向全国。

眼下,走进欧肯河农场的药材地里,正是一派火热的播种场景。在翻耕好的田垄上,工人们正在使用栽根机播种返魂草。

“我种返魂草4年了,主要是育苗和移栽,年收入三、四十万元左右,今年我又种了60亩返魂草和30亩育苗田。去年我改造了多功能舀勺式中药材栽根机和苗床抹药机,陆续卖出10台机器,收入来源又增加了代耕和卖机器。”欧肯河农场一队的张金龙说,目前,仅他所在的连队就有10多户在种植中药材,不少种植户已经通过中药材种植有了可观的收入。

(欧肯河农场药材地返魂草播种)

据了解,在大兴安岭农垦像张金龙这样的中药材种植户已经发展到500多户。到2020年,垦区各类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1万亩以上,种植面积逐年加大,种植户的纯收入也不断提升。尤其最近几年,农垦集团抢抓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的重大机遇,立足资源优势,狠抓基地建设、龙头培育、市场营销等重点工作,大兴安岭农垦正以中药材产业发展为依托,阔步走在产业富民的大道上。

政策支持中药材规模持续扩大

大兴安岭农垦位于绵延千里的大兴安岭东南麓,这里光照充足,土地肥沃,水质无污染,素来被誉为“中国寒温带天然药库”。

近年来,垦区依托地域优势,依托野生中药材资源,坚持把中药材产业作为农业产业供给侧改革的主导产业重点培育,倾力打造“道地药材,北药之都”。垦区连续多年在政策、财力方面给予中草药产业大力扶持。出台《大兴安岭农垦集团公司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》,紧扣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关键和薄弱环节,每年设立中草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,重点从良种繁育、基地建设、示范带动、品牌认证、技术服务、市场营销等方面进行扶持,带动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到中药材产业,不断扩大产业规模,有效推动了中药材产业快速发展。

按照中草药发展规划和仿野生中草药种植要求,垦区根据下属8个农场的生态和市场环境特点,建立了“一场一品”的科学布局。目前,垦区已经申请3个中草药地理标识,其中有甘河农场的“中国大鲜卑山赤芍之乡”,巴彦农场的“世界关防风活化石之乡”,东方红农场的“中国大鲜卑山白鲜皮之都”。

(巴彦农场生态农业大观园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)

标准化种植保证道地品质

大兴安岭农垦深入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发展理念,坚持绿色生态导向,大力发展中草药+文旅,向“高、精、尖、名、优、特”上发展,突出打造大健康产业,让广大消费者生得优、长得良、活得长,发挥生态功能,提供生态服务。

引导医药企业通过“公司+基地+科研+农户”等方式或流转土地建立中药材标准化药源基地,是大兴安岭农垦打造中药材“绿色、道地、有机”品牌方面采取的有效措施之一。既保证了药源基地建设的高起点、高标准和规范化,又降低了种植户的风险,保障了种植户的收入。垦区积极寻求与药企、中医药大学的合作,先后与北京首欣医药公司、鄂伦春北方药业建立了合作关系,先后邀请国家教育部中药炮制工程中心、南京中医药大学、黑龙江省药学会、齐齐哈尔医学院等专业组织、院校,在垦区开办中草药产业发展论坛。为促进垦区中药材产业提档升级,规范中药材市场,垦区组织农业处专业人员成立技术指导组,全程督导中药材种植、管理、销售工作。8个农场均组织成立了中药材合作社,形成职工互帮互助机制,通过流转土地,与种植户签订中药材收购合同的方式,从种到收,实行一体化统一管理,并严格按照标准化生产要求,以及无公害、绿色食品标准对中药材进行生产管理,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和有机肥料,一方面保证药材的品质,同时也解决药农技术和销售难题。

垦区依托生态农业示范园开展新品种引进示范、种苗繁育等工作,积极建设中药材标准化药源基地,目前已出具规模。其中,巴彦农场生态农业大观园的62.5亩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,每年春季销售种苗100余万株。齐齐哈尔医学院的“黄芪种植繁育基地”落户在古里农场,该场每个生产队都设立了50亩的中药材集中连片种植示范区。东方红农场的60亩人参种植基地,3年生西洋参和4年生的草参已初见成效。

(垦区组织种植户参观任淑华药材基地)

典型带动引领产业全面“开花结果”

在推动中药材产业加速发展过程中,大兴安岭农垦采取因地制宜、灵活多样、因户施策、因地选育的策略,把培养和扶持中药材种植带头人作为重点工作,着力培植中职工群众致富的引路人,引领中药材产业的发展,收到了良好效果。

探索种植中药材16年的古里农场任淑华,是大兴安岭地区第一批尝试中药材种植的人,也是大兴安岭农垦多年扶持和培育的中药材示范户。2013年,她牵头成立合作社,无偿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,到目前已辐射带动垦区及周边乡镇种植户 800余户,每年产销各种药材 4000多吨,个人年纯收入超过 40万元。垦区周边有打算种植中药材的种植户都会到她家上门求艺。

欧肯河农场一队队长马嘉新从2017年起率先试验种植赤芍15亩,并邀请专家现场教学指导连队的种植户。到2019年,他种植的麻叶返魂草3亩,效益达到了八万元。今年,他的中药材发展到了278亩中药材,主要种植白芍、返魂草以及赤芍、麻叶返魂草、白鲜皮育苗。在马嘉新的带动和试种成功的基础上,种植户增强了种植户的信心,现在全队及周边村屯中草药面积达到400余亩。

东方红农场四队的杨海峰,2014年成立合作社开始种植中草药,辐射带动周边100余户种植户发展起了中药材种植。到2019年底,杨海峰已经发展到标准化的种子繁育基地150亩,育苗基地30亩。近两年年收入始终在20万元以上。

(东方红二队陆庆山连续多年种植月苋草效益可观)

近年来国内中药材消费市场普及销量逐年增长,垦区繁育的黄芪种子亩效益可达 6000-8000元,苍术亩效益可达万元。这些中药材的亩效益是大豆的十倍甚至几十倍,真正让职工群众看到了“一亩园百亩田”的发展前景。职工群众发展中草药种植的热情高涨,垦区因势利导,将带领职工增收脱贫的目光聚焦在发展庭院经济上。据不完全统计,职工房前屋后可利用的耕地有 4000多亩,多数职工家庭都有 3-5亩前庭后院,近两年庭院种植中药材面积逐年增加,已成为促进职工群众增收一项特色产业。

大兴安岭农垦中药材产业发展起来了,给周边的贫困群众也带来了福音。曾经一度选择外出务工的职工群众,现在留了下来,选择在中药材种植基地务工,播种、除草、收获等环节,一年可收入2万元以上。

中医药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,中医药事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。大兴安岭农垦正着力抓住康养大时代到来的机遇,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、调整农业供给侧结构、增加职工群众收入、促进生态文明建设,奋力书写中草药健康产业新篇章。(黄娇 报道)

推荐阅读:今日朝阳